XM交易官网

3100站,他从北京坐公交车去香港(2025年04月02日)

XM

从北京坐公交去香港 ,需要多少天?

00后男生沈铁亲身试验后得出答案,13天。去年12月下旬,沈铁从北京天安门出发 ,走过66座城市,乘坐120条公交线路,途径3100个站点 ,于2024年的最后一天抵达香港,引发大量关注,被网友调侃为“铁腚哥 ” 。

沈铁坐公交车抵达香港

上个月 ,95后女孩大珂也完成了从成都坐公交车去拉萨的旅行。她经历了高反 ,遭遇了一天等不来一趟车的窘境,最终耗时11天,完成了这趟长达2000公里的高难度旅行。

在飞机 、高铁不断提速的当下 ,一些年轻人却反其道而行之,情愿花费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时间,坐公交车体验跨城、跨省的“慢旅行” 。

有人喜欢坐着公交车穿行在大街小巷 ,沉浸式地感受人间烟火,有人喜欢走走停停、随时下车的自由。这场漫长的旅行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车窗外的风景,也为密不透风的生活提供了喘息时刻 ,以及与自己相处的宝贵时光。

一 、13天,从北京坐公交去香港

2024年12月19日凌晨5点,寒假的第二天 ,北京天还没亮,沈铁背上了一只巨大的双肩包,在天安门东站上车 ,乘坐1路公交车 ,正式开启了他前往香港的旅行 。

沈铁今年22岁,老家在辽宁锦州,目前在山东烟台一所大学读大三。从小 ,沈铁就对公交车、火车、地铁 、飞机等交通工具怀有浓厚的兴趣,童年最大的梦想是当公交车司机。上初中后,沈铁便开始独自坐火车出市区旅行 ,高中出省旅行,大学期间出国游 。旅行中,他从不挤热门景点 ,反倒会花一半以上的时间体验当地的公共交通 。

北京的公交车,摄影/沈铁

从北京坐公交车去香港,并非沈铁第一次坐公交跨城旅行。在过去的一年里 ,他已经完成了烟台至威海、青岛至日照、南通至上海等数段跨城公交游。

沈铁说,自从来到烟台上大学,他惊喜地发现 ,山东省内的公交线路网比老家辽宁丰富很多 ,从一座城市搭乘公交车去另一座城市,是非常便捷的事 。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,他从省内公交游开始 ,逐渐辐射到省外,线路越来越长,对这种新颖 、独特 、少有人选择的旅行方式也越来越痴迷。

启程香港前 ,沈铁花了一整天列了详尽的计划,包括用地图软件寻找城市之间连通的公交线路、规划每日行程、为沿途落脚的城市选好酒店——为了防止抵达的时间有偏差,他在临近的城市也挑选了备用酒店。

沈铁从北京到香港的路线图

沈铁是个心思缜密 、计划性极强的男生 。旅行期间 ,他每天6点起床赶路,在公交车上看日出,晚上10点睡觉 ,几乎从未有误车的情况,用他的话来形容,属于“日出而‘坐’ ,日落而息”。

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 ,沈铁都是在车上度过的。他平均每天会途径四五座城市,饿了就在老城区找一家本地人会去的小餐馆,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:保定的驴肉火烧、德州的羊肠子、南京的盐水鸭 、杭州的拌川……这些都被他吃了个遍 。

每次上车后 ,沈铁偏爱坐在副驾驶座看风景、拍视频。常有公交车司机好奇地问他在拍什么,听完他的旅行计划,都倍感新奇。晚上他整理好素材 ,剪辑成短视频发到网上,大数据推给附近的人,还会有司机给他留言 ,“我就是你今天坐的XX路公交车的司机 ” 。

沈铁的旅行视频引发了大量关注。有人戏称他为“烟台铁腚哥”,调侃他能忍受如此漫长的车程;有人表示羡慕和向往,说被他的视频勾起了旅行的热情;也有人感到不理解 ,如今飞机和高铁都很便捷,淡季的机票也不贵,何苦要花费数十倍的时间 ,给自己找罪受?

香港港岛区 ,摄影/沈铁

的确,无论是时长还是舒适程度,公交旅行都毫无优势 ,就连花销,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低。抵达香港后,沈铁统计了这一路的交通费——793.6元 ,和淡季的机票价格基本持平,比高铁软卧便宜200元,加上13天的食宿 ,总共花费2800元 。

既然如此,为何还要选择如此耗时耗力的交通方式?沈铁回答,“因为我既不是为了省钱 ,也不是为了去香港,这趟旅行本身才是我的目的” 。

坐公交车时,除了偶尔拿出手机确认定位、录一小段简单的视频 ,沈铁大部分时间都在沉浸式地看风景。在寒冷的季节一路向南 ,窗外的植被越来越茂盛葱郁,气候越来越湿润温暖,仿佛每天都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。途径老城区 ,能清晰地看到街边冒着热气的早餐铺,听见本地人的交谈,这鲜活的人间烟火令他迷恋 。

江苏省淮安市老城区 ,摄影/沈铁

对于一个“公交迷 ”而言,坐公交本身也是有意思的。

沈铁发现,不同城市的公交车外形各有特色 ,越往南走,方言报站的概率越高。每座城市公交车票价的计算方式也大不相同,比如烟台是一票制 ,一块钱最长能坐40公里;北京是分段制,上车前数一数站牌上的站数,就能算出自己需要付多少钱;最便宜的公交在县城 ,有政府扶持 ,许多地方坐公交不花钱;而最贵的是香港,三五站就能花掉二十元……

二 、走走停停,意外与惊喜同在

与沈铁的强计划性不同 ,大珂追求自由随性的生活,喜欢充满挑战和惊喜的旅行 。

大珂今年29岁,是一名旅游博主。早在2020年 ,她就和两个朋友策划过坐公交车去西藏的旅行,但当时受疫情影响,旅途过半就被迫中断。

今年2月17日 ,大珂重启了五年前未完成的旅程,这次她一个人从成都出发,背着20斤重的两个大包 ,走318国道,最终耗时11天,于2月28日抵达拉萨 ,交通总费用为928元 。

大珂坐公交车进藏的全部装备

这是难度很大的一条线路 ,需要极强的变通能力。西藏地广人稀,公共交通远不如内地发达,尤其是从四川进藏的方向 ,经常没有巴士,或者一天只有一班车,人齐发车 ,出发时间没有定数,有些路段必须靠搭过路人的车才能抵达目的地。

一路上,大珂遭遇了高反、找不到车、公交临时改线路 、景区不开门等种种突发状况 ,但这些意外并没有影响她的心情 。“我已经习惯了,长期在外旅行让我变得越来越能够接受所有事,我不强求事情必须按照我想要的方向发展 ,顺其自然就好”,大珂说。

作为一个随遇而安的“P人”,大珂没有做详细的计划 ,反倒是经常临时起意 ,改变原有的行程。从成都去雅安的路上,她突然想起自己还没去过乐山,于是立刻决定绕路100公里 ,去看乐山大佛;后来从雅安去泸定的车上,她刷手机时发现,泸定周边有个名为岚安的小众度假村能看到雪山 ,当即在手机上重新订了民宿,去岚安村住一晚 。

静谧的岚安村,摄影/大珂

这些旁逸斜出的行程 ,为大珂的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 。

她在乐山脚下吃到了香掉眉毛的豆腐脑,还有裹满了红油和芝麻的钵钵鸡;在岚安村,全村只有她一个游客 ,她吃着草莓,喝着咖啡,四周是雪山相伴 ,享受着远离喧嚣的静谧;虽然期间绕了路 ,耽误了时间,但当她在11天后抵达拉萨时,正好赶上了藏历新年的第一天 ,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,这是她意料之外的收获。

途中的美景,摄影/大珂

“公交旅行的好处在于 ,你想停就停,能够随时下车,不像飞机那样只能有一个目的地 ” ,大珂总结道。

过去几年,她去过西藏数次,飞机、火车、自驾 ,哪种都比搭公交车方便快捷,但这次她玩得最尽兴,和当地人的接触也最多 ,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令她感动——去新都桥的公交车上 ,大珂遇见了一位朴实的藏族大姐,大姐刚刚带父亲从雅安看完病返藏,得知大珂是一个人出门旅行 ,担心她没地方过夜,主动邀请她去家里住一晚;在那些没有公交车的路段,大珂全都是坐着本地居民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车 ,在他们热心的帮助下,顺利抵达了她想去的地方 。

三 、旅行的意义

这两年,如沈铁 、大珂一般选择公交游中国的年轻人不在少数。

2022年 ,00后男生江夏从上海坐公交车去北京,登上微博热搜,引发诸多媒体报道;90后小伙刘华强从2020年开始坐公交环游中国 ,至今已走过300多座城市,今年年初从济南坐公交到北京,以“公交达人 ”的身份参与了蛇年春晚的录制。时间充裕、体力充足、不喜欢挤热门景点 、偏爱城市和乡村的人文景观 ,是这群人的共同特点 。

许多年轻人认为 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反向而行,选择一种慢节奏的旅行方式,能帮助他们找寻自我。

大珂觉得 ,这趟从成都坐公交去拉萨的旅行,让她更加确信自己就是一个爱折腾、想做事、不愿循规蹈矩地生活的人。

2017年大学毕业后,大珂入职一家公司做景区设计 ,很快就因无法忍受不自由的坐班生活,而选择辞职旅行 。旅行途中,短视频日渐兴起 ,在朋友的鼓励下,大珂从零开始学习拍摄 、剪辑,在网上记录自己的旅程。八年过去了 ,大珂再也没有重返过职场,如今已在全网积累了100多万粉丝,前不久刚刚在新疆喀什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咖啡甜品店。

“旅行教会了我很多 ,让我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,也了解自己,我非常喜欢研究自己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” ,大珂说 。

旅行让大珂充满活力

前几年,她受网上流行的“躺平”言论影响,常常陷入虚无主义 ,“大家都说工作好累,于是我也觉得累,不知道辛苦地工作有什么意义 ”。

但旅行让大珂发现 ,其实她根本无法“躺平”,“我天生精力旺盛,体力非常好 ,没怎么训练就能爬雪山、走很远的路,和朋友一起出门,别人都跟不上我的脚步。也许有些人能享清福 ,每天在家躺着玩手机 ,但我不行,我就是爱做事的那种人” 。就像这次坐公交去拉萨,正是因为路线有难度 ,有挑战,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,她才觉得有意思 ,“解决问题会让我开心 ” 。

而对于沈铁而言,每当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,在脑海中记下全城的地铁、公交线路图 ,然后像本地人一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,会让他觉得天高海阔,世界就在自己脚下 ,“我能迅速适应一个新环境,了解一座城市的运行规则和生存逻辑,去哪里都不迷茫 、不慌张 ,有时候本地人向我问路 ,我都能给对方指出正确的方向”。

沈铁出发前会列详细的公交路线表

沈铁甚至把这种旅行方式施展到了国外。去年他在韩国旅游,花三天时间,从釜山坐公交去首尔 ,因为语言不通,韩语只会最基本的“你好”“谢谢 ”,公交旅行的难度飞升 ,但他凭借“散装英语”以及强大的认路能力,依然顺利地完成了这趟旅行 。

沈铁在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,如今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。虽然凭借多段公交游中国的经历在网上收获了诸多关注 ,但他把爱好和职业分得很开,觉得自己未来大概率还是会进入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,过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。

只不过 ,在正式成为一个朝九晚五的职场人之前,他也为自己的爱好和童年梦想保留了一份浪漫的可能性,“我今年考到了A3驾照(城市公交车驾驶执照) ,之后上班了 ,哪天公司团建需要坐大巴出游,就不用雇司机了” 。

本文插图均源自受访者。